风蚀之月

《Screen writing 101》笔记

03 Sep 2019 narrative

如其名称,这是另一本关于银幕剧本创作的书。

这本书介绍的方向是从冲突开始的,创作的方法论虽然难免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但是故事毕竟更加接近艺术的领域,自然无法像是软件工程一样精确。所以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呢。

戏剧就是冲突

戏剧是会给主角生活带来明显改变的冲突。

Drama is Ordered Conflict.

所以,需要从“明显改变”开始,对素材进行压缩。对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进行压缩,同时对事件进行拆解。

在对事件进行组织后,首先需要发展出的是前提:

让观众满意

这里也是采用了三幕的形式:

这里第一幕的吸引力是很重要的:“我真想知道主角怎么解决这个难题。”

这里给出的《雨人》的大纲很有参考意义,用三句话讲明白了一个故事。

银幕故事的要素

这一章虽然叫这个名字,其实是从作者的观点对这个故事的前进结构进行了描述。

背景故事

是在本篇之前发生的事件,根据不同的故事类型需要不同程度的背景故事。例如侦探故事和动作冒险类故事对背景故事的需求完全不同。

背景故事在处理上,要尽量避免背景故事对主要情节的时间占用以及对叙事节奏的破坏。

内心需求

有了背景故事,然后就可以设置角色隐藏的未知的内心需求。

刺激诱因

然后就会发生激励事件,改变主角的生活。

外部目标

主角的生活平衡被打破,便需要确立一个外部目标来恢复生活的平衡。

准备

外部目标不可能轻易达到,所以需要准备。

敌对力量

敌对力量则会阻止主角达到目标。

自我启示

主角在理解自我内心需求过程中的最低潮。

一个角色是不会凭空被真正了解的,观众对主角的理解,基于主角的所作所为。

沉迷困扰

主角改变之后,开始专注行动,改变外部世界

争斗

最终会与对手进行对决。

问题解决

然后主角的生活重新回到平衡状态。

故事角色

将前面提到的故事要素结合起来 的,就是角色人物。

无法将情节(故事)和角色区分开来。

关于角色的问题:

去发现而不是去管理你的角色。

谁是你的主角?角色就代表他们的行动。角色就是动作。

角色的最少量行动,指的是合情合理的情况下,角色只会采取最少量的行动。要调整角色的行动,就需要调整场景中的价值筹码。

认知失调的理论上,人类会主动回避可能会引起失调的情况或信息。

而正是这种内心的冲突,会触发角色的自我怀疑。内心需求和自我观念的对抗最终会让角色作出戏剧性的选择。

冲突的焦点按照层面的不同,可以分为:

在设置上,外部目标必须得到观众的认同。在观众认同角色的情况下,外部目标必须和观众有所关联,最好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。

在确立了角色的外部目标后,就可以去探寻:是什么力量阻止主角达成目标?

银幕故事脉络

观众开始观看电影时,其实是自愿的终止了怀疑,要严格防止干扰观众信任的行为。所以,为了保证可信度,需要做好研究与调查。可以多研究同类型的小说和电影,但同时要小心不要被资料所束缚。

然后作者介绍了他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创作方法:沙发上的写作。总体而言就是自由联想。让角色自己浮现出来,同时构成故事脉络的要素:

银幕故事类型

这章主要是对类型进行了描述,类型只是一个工具,并没有明确区分的必要性。这里也没有都记录下来,只挑了几个和传统意义上感觉不是很一样的:

美好的故事(Fairy Tale)

着重于由束缚中解放出来。

某种物体和行为,被当作释放的象征:钢琴课

个人的探索

在相对封闭的地点或团体中。

对自我的真实的探究。

侦探类型

强调区辨正邪。

在扭曲的环境中,一个寻求真实的人。

恐怖

非人的或者环境的。

惊悚

无辜的卷入极大的阴谋。

动作冒险

抽象的痛苦烦恼

例子:《莫扎特传》

剧本写作方式

一些写作剧本的规范。对我没啥意义。

通过台词和潜台词来传达戏剧冲突的节拍。

静下心来,写你的剧本

每个编剧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剧本大纲的,你也要不断尝试,直到找到了最合适你个人习惯的技巧。

整本书其实介绍的是作者自己的创作方法,对于作者而言,沙发上写作阶段之后才会形成大纲。

草稿时期不需要在意很多剧本原则规范,修订草稿阶段才需要按照规范。

编剧这一行

有很多关于电影行业本身的咨询,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。

最后列出的是作者给出的需要的剧本检查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