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Screen writing 101》笔记
03 Sep 2019 narrative
如其名称,这是另一本关于银幕剧本创作的书。
这本书介绍的方向是从冲突开始的,创作的方法论虽然难免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但是故事毕竟更加接近艺术的领域,自然无法像是软件工程一样精确。所以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呢。
戏剧就是冲突
戏剧是会给主角生活带来明显改变的冲突。
Drama is Ordered Conflict.
所以,需要从“明显改变”开始,对素材进行压缩。对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进行压缩,同时对事件进行拆解。
在对事件进行组织后,首先需要发展出的是前提:
- 谁是主要角色?
- 谁是对手?
- 他们为什么对抗?
- 这冲突的结果,会带来什么改变?
- 为什么主角必须采取行动来达成这个改变?
让观众满意
这里也是采用了三幕的形式:
- 第一幕- 吸引力
- 第二幕- 预期心理
- 第三幕- 满意
这里第一幕的吸引力是很重要的:“我真想知道主角怎么解决这个难题。”
这里给出的《雨人》的大纲很有参考意义,用三句话讲明白了一个故事。
银幕故事的要素
这一章虽然叫这个名字,其实是从作者的观点对这个故事的前进结构进行了描述。
背景故事
是在本篇之前发生的事件,根据不同的故事类型需要不同程度的背景故事。例如侦探故事和动作冒险类故事对背景故事的需求完全不同。
背景故事在处理上,要尽量避免背景故事对主要情节的时间占用以及对叙事节奏的破坏。
内心需求
有了背景故事,然后就可以设置角色隐藏的未知的内心需求。
刺激诱因
然后就会发生激励事件,改变主角的生活。
外部目标
主角的生活平衡被打破,便需要确立一个外部目标来恢复生活的平衡。
准备
外部目标不可能轻易达到,所以需要准备。
敌对力量
敌对力量则会阻止主角达到目标。
自我启示
主角在理解自我内心需求过程中的最低潮。
一个角色是不会凭空被真正了解的,观众对主角的理解,基于主角的所作所为。
沉迷困扰
主角改变之后,开始专注行动,改变外部世界
争斗
最终会与对手进行对决。
问题解决
然后主角的生活重新回到平衡状态。
故事角色
将前面提到的故事要素结合起来 的,就是角色人物。
无法将情节(故事)和角色区分开来。
- 要学习主动去倾听,让你的角色和你说话
- 使用自传体式的放大镜,同时搜寻比你更多的特质
- 引导角色,并喜爱他们
关于角色的问题:
- 你的主角什么时候最快乐?
- 你的主角可能有什么才能?
- 如果你的角色改变自己一件事,会是什么?
- 你的主角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?
- 你的主角最珍视的财产是什么?
- 你的主角最浪费的行为是什么?
- 什么时候你的主角会撒谎?
- 你的主角最后悔的事是什么?
去发现而不是去管理你的角色。
谁是你的主角?角色就代表他们的行动。角色就是动作。
角色的最少量行动,指的是合情合理的情况下,角色只会采取最少量的行动。要调整角色的行动,就需要调整场景中的价值筹码。
认知失调的理论上,人类会主动回避可能会引起失调的情况或信息。
而正是这种内心的冲突,会触发角色的自我怀疑。内心需求和自我观念的对抗最终会让角色作出戏剧性的选择。
冲突的焦点按照层面的不同,可以分为:
- 个人自身的冲突焦点
-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焦点
- 意外情况的冲突焦点(自然灾害)
- 社会级别的冲突焦点
- 利益相关的冲突焦点
在设置上,外部目标必须得到观众的认同。在观众认同角色的情况下,外部目标必须和观众有所关联,最好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。
在确立了角色的外部目标后,就可以去探寻:是什么力量阻止主角达成目标?
银幕故事脉络
观众开始观看电影时,其实是自愿的终止了怀疑,要严格防止干扰观众信任的行为。所以,为了保证可信度,需要做好研究与调查。可以多研究同类型的小说和电影,但同时要小心不要被资料所束缚。
然后作者介绍了他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创作方法:沙发上的写作。总体而言就是自由联想。让角色自己浮现出来,同时构成故事脉络的要素:
- 戏剧化的强调:主角的外部目标,观众和主角的主轴关联性
- 物质世界:不能干扰观众的信任
- 时间:年代叙述要迅速带入
- 角色的思考方式:时代背景的态度、行为和价值观
银幕故事类型
这章主要是对类型进行了描述,类型只是一个工具,并没有明确区分的必要性。这里也没有都记录下来,只挑了几个和传统意义上感觉不是很一样的:
美好的故事(Fairy Tale)
着重于由束缚中解放出来。
某种物体和行为,被当作释放的象征:钢琴课
个人的探索
在相对封闭的地点或团体中。
对自我的真实的探究。
侦探类型
强调区辨正邪。
在扭曲的环境中,一个寻求真实的人。
恐怖
非人的或者环境的。
惊悚
无辜的卷入极大的阴谋。
动作冒险
抽象的痛苦烦恼
例子:《莫扎特传》
剧本写作方式
一些写作剧本的规范。对我没啥意义。
通过台词和潜台词来传达戏剧冲突的节拍。
静下心来,写你的剧本
每个编剧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剧本大纲的,你也要不断尝试,直到找到了最合适你个人习惯的技巧。
整本书其实介绍的是作者自己的创作方法,对于作者而言,沙发上写作阶段之后才会形成大纲。
草稿时期不需要在意很多剧本原则规范,修订草稿阶段才需要按照规范。
编剧这一行
有很多关于电影行业本身的咨询,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。
最后列出的是作者给出的需要的剧本检查项:
- 有没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主角?
- 主角有没有明确定义的问题需要解决?
- 有没有集中对抗主角的鲜明对立的对手?
- 为了解决问题,需要主角采取行动来对付对手吗?
- 为了解决问题,是否要把主角的价值观带进问题里面?
- 你有没有故事情绪上的主要原动力,而不是使剧本的一切都显得太过聪明机巧了?